<optgroup id="nzphi"><li id="nzphi"><source id="nzphi"></source></li></optgroup>
<ol id="nzphi"></ol>
    1. <optgroup id="nzphi"></optgroup>
          1. <span id="nzphi"><output id="nzphi"><nav id="nzphi"></nav></output></span>
            <strong id="nzphi"></strong>

            手機版 RSS訂閱 網上繳費            
            您的位置:  廣外主站 > 新聞資訊 > 通知公告 > 正文

            教育部關于2021年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

            2022-03-30 16:05 教育部

              2021年以來,教育部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和《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等重大決策部署,扎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相關工作,深入推進依法治教、依法辦學和依法治校,持續提升教育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取得了新的進展?,F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強化理論武裝,教育系統法治政府建設穩步推進

              抓好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的新發展新飛躍,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對于法治政府建設具有重要引領作用。教育部黨組將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與黨史學習教育相結合,與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相結合,制定實施學習貫徹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分工方案,著力將習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精神貫徹落實到教育系統法治建設的全過程和各環節。發揮示范作用帶頭學,研究制定2021年教育部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及司局級以上干部集體學習方案,把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重要內容,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學體系、豐富內涵、核心要義和實踐要求。直屬機關各級黨組織以黨支部(黨小組)為基本單位,以“三會一課”為主要載體,采取多種形式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面向全國法學教師舉辦習近平法治思想大講堂,修訂《法學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指導高校開好“習近平法治思想概論”課程。配合做好《習近平法治思想概論》編寫出版工作,推動高校加強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建設,不斷強化相關理論研究與宣傳闡釋。

              推進教育系統全面從嚴治黨、依規治黨。落實《中共教育部黨組、黨組書記、黨組其他成員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清單》,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工作和業務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同考核,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扎實推進中央巡視整改,持續優化教育政治生態,堅定不移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認真落實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鶎咏M織工作條例》,組織召開第二十七次全國高校黨建會,推動健全高校黨建工作體系,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深入推進教育系統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壓緊壓實責任鏈條,將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全面從嚴治黨部署要求等情況作為年度述職的重要內容。

              健全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推進機制。教育部主要負責同志認真履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定期部署推進、抓實抓好法治相關重點任務。踐行重視法治素養和法治能力的用人導向,在年度考核中將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教作為干部履職盡責績效的重要考核內容。制定發布《全國教育系統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八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推動普法與依法治理相結合,進一步提升教育系統普法工作的質量和水平。

              二、優化職能和履職方式,教育領域“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

              推進依法全面履職盡責。研究編制教育部權責清單,與“三定”規定有機銜接,將優化政府組織結構與促進政府職能轉變、理順部門職責關系相結合,增強權責剛性約束。落實深化事業單位改革試點任務,12家納入試點的事業單位完成三定方案和單位章程建設,深化政事分開、管辦分離。成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健全相關執法和監管職能,為推動“雙減”政策落地見效提供組織保障。

              進一步落實高等學校辦學自主權。支持部分高校自主設置目錄外一級學科博士點,支持學位授予單位自主設置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二級學科和交叉學科,強化復合型人才培養。支持高校新增備案專業1773個、審批專業188個,調整學位授予門類或修業年限專業48個。依據不同層次、類型高校的辦學定位、培養目標等情況,探索推進高校分類評價機制,引導高校特色發展。持續推動地方下放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加強教育部直屬高校教師職稱評審監管。在部分高校開展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改革試點,激發科研人員創新積極性,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增強教育便民服務能力。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推動建立“數據說話、數據評價、數據決策”的管理機制,以信息化推動管理服務減流程、減證明、減時間,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開通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信息核驗、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成績查詢等3項服務接口。在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和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發布教育相關數據服務接口13項,2021年被調用2.39億次。完成統一用戶認證對接,實現國家平臺和教育部平臺之間機構和用戶信息的實時同步。

              三、提高制度供給質量和效率,教育依法治理體系不斷完善

              加快教育重點領域立法步伐。配合做好教育法修訂相關工作,2021年4月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的決定》,將“勞”寫入教育方針,并進一步豐富了教育的指導思想、原則和內容。2021年4月國務院頒布新修訂的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積極組織開展相關宣傳和法規貫徹落實工作,為保障民辦教育改革發展提供更為全面的法律制度保障。積極推進職業教育法、學位條例、教師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等法律修訂工作。制定發布《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系統構建未成年人學校保護的制度體系,更好地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修訂發布《普通話水平測試管理規定》,促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推廣普及和應用。

              健全教育依法行政工作機制。全面梳理教育系統行政許可事項,持續規范教育系統“三評一競賽”管理。完善行政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核機制,推動健全動態管理機制。健全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工作機制,組織開展教育部機關首次行政執法證考試并頒發執法證,推進教育執法工作隊伍建設,不斷提升部機關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加大校外培訓監管等重點領域執法力度,推進相關部門綜合執法,注重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違法風險。指導各地教育部門進一步健全權責清晰、權威高效的教育管理體制,完善政府統籌、部門合作、上下聯動的執法工作機制。

              加強高等學校法治工作。制定發布《高等學校法治工作測評指標》,推動提升高校法治工作規范化、科學化水平。組織部署新一輪高校章程修訂工作,進一步推動高等學校將全面加強黨的領導轉化為內部規章制度。舉辦高校法治工作培訓班,提升高校領導干部和法治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和工作能力。

              四、完善監督制約機制,行政權力運行更加規范透明

              健全政務督查、教育督導等工作機制。完善政務督查工作相關制度,建立健全抓督查促落實長效機制。制定出臺《教育督導問責辦法》,規范教育督導問責程序,為督導“長牙齒”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扎實做好省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推動部分省級教育督導部門健全機構設置,創新工作機制。強化司局項目經費監管,持續優化大額資金監控,深入實施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推動提升審計質量和效率。

              主動接受人大、政協監督。印發《教育部建議提案辦理工作規程》,按時辦結2506件涉及教育的建議提案,實現辦結率、溝通率、答復承諾事項完成率三個100%。持續完善聯系服務代表委員的工作機制,落實辦前主動聯系、辦中密切溝通、辦后交流回訪的“三步工作法”。設立“建議提案”網絡專欄,主動接受群眾監督。

              推動教育政務公開提質增效。加強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建設,完善政府信息公開專欄,著力打造內容全面、便捷高效的政務公開窗口。及時有序做好主動公開,全年通過門戶網站主動公開各類文件945件。完善工作流程,認真辦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各類政府信息公開申請1172件。持續加強信息公開制度建設,推動深化高校信息公開,不斷完善教育經費統計數據發布程序和公告制度。

              完善教育風險防范與化解機制。扎實推進教育信訪工作,持續開展領導干部接訪工作,24個司局的70位司局級干部接訪下訪。推動以法治方式保障權益、化解糾紛,認真辦理行政復議案件64件,行政應訴31件。完善公職律師參與機制,充分運用第三方專業力量,有效提升行政應訴能力。完善教育輿情監測與應對機制,指導各地各校健全突發事件應對體系,加強協調配合。

              五、增強普法針對性和實效性,教育系統干部師生法治素養逐步提升

              推進機關干部日常學法用法。堅持每年舉行國家工作人員憲法宣誓儀式,進一步增強領導干部依法履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將法治內容納入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重點學習內容,列入教育部干部培訓年度計劃。積極選派領導干部參加中央調訓、司局級干部專題研修等法治教育培訓相關班次學習,在黨員干部理論進修、黨支部書記培訓、公務員初任培訓和任職培訓等班次中將法治教育作為重要培訓內容,邀請有關專家授課輔導,組織開展研討交流。加強網絡培訓,在教育部直屬機關干部網絡學院開設法治培訓相關課程,不斷擴大培訓覆蓋面。

              提高青少年法治教育質量和水平。組織編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程教材指南》,編寫大中小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把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指南、讀本的重要內容,已在全國統一使用。持續開展全國學生“學憲法 講憲法”活動和國家憲法日教育系統“憲法晨讀”活動,在線參與憲法學習的學生人次超過83億,1.5億名學生通過測評后獲得“憲法衛士”稱號,30萬所學校的8000余萬名師生參加晨讀活動。深入推進教師法治教育培訓,組織開展“國培計劃”中小學教師網絡法治教育培訓等項目,著力提升培訓實效。

              健全協同創新的普法工作新格局。加強與法院、檢察院、司法行政部門、公安等單位合作,研究制定《中小學法治副校長聘任與管理辦法》,完善法治副校長(輔導員)制度,推動形成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合力。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建設,修改完善實踐基地標準,推動統籌社會資源開展參與式、互動式、體驗式法治實踐教育。深化青少年普法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組織開展專題研究。

              六、健全保障體系,教育治理法治化與信息化進一步融合

              加強教育信息化建設系統部署。認真落實建設數字法治政府的工作部署,充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提升依法行政能力,以教育信息化支撐引領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會同相關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構建高質量教育支撐體系的指導意見》,推動教育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組織召開2021年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會議,全面總結“十三五”教育信息化發展成效,研究部署“十四五”教育信息化重點任務。

              提升教育治理數字化水平。加強“互聯網+監管”平臺建設,將教育系統相關數據與國家平臺互通共享,提供了35.7萬條教育監管數據。探索開展“互聯網+執法”,推進校外教育培訓綜合治理精準化、科學化、信息化,逐步提升行政執法水平。會同相關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線上教育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的意見》,推動完善線上教育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保障體系,更好地服務于課堂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開展基于新技術的教育教學模式與機制創新研究,促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在教學領域的深度應用。

              促進教育數據開放共享。整合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接入各級各類平臺230余個,形成了覆蓋全國、多級分布、互聯互通的數字教育資源云服務體系。全面開展教育管理數據應用和服務,為教育管理和科學決策提供重要支撐。推進政務數據整合共享,探索建立數據共享責任清單制度,規范數據共享工作流程,明確各類數據共享屬性和范圍。

              當前,我國已經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法治政府建設工作仍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如教育立法的進度不夠快,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體系和機制尚未建立健全,教育普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還不夠強,教育系統廣大干部師生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意識和能力還不夠強等。下一步,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持續加強黨對教育系統法治政府建設的全面領導,加快教育重大立法工作步伐,深化教育領域“放管服”改革,提升教育普法質量,推動法治政府建設取得新成效,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